“中国西蓝花之乡”——浙江台州临海市上盘镇,有一群像候鸟一样的菜农,他们追着纬度、赶着季节,把西蓝花种遍全国,甚至送到世界各地的餐桌。
劳动村是上盘当地较早开始种植西蓝花的村,也是全镇西蓝花产业发展的缩影。70后劳动村人李中雪,种西蓝花20余年,从小规模种植到如今拥有年产值上千万的合作社负责人,已是当地该产业的带头人之一。
西蓝花收成有季节性波动,为实现全年市场供应,不少上盘人采取错峰种植的方式,冬天在本地种,夏天到北方种,两季“花”开出“全年果”。李中雪的临海市越洲果蔬专业合作社就在台州和甘肃张掖两地各有上千亩地,常年“候鸟式”种植——“年前是本地西蓝花收成季,过完年基本就往甘肃跑,那边要开始播种育苗。”
按照西蓝花的生长周期,每年年初、10月是种植成本投入高峰,菜农需要资金续土地租金、育苗投产、采购肥料、人工支出甚至扩大种植规模。但异地种植让经营户很难获得当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眼下又是李中雪在甘肃的种植基地一年投产期,大小开支纷至沓来。
西蓝花开到哪,菜农们就追到哪。尤匡土也是这群“候鸟”菜农中的一员。
他还有一支固定的“候鸟队”,30多名骨干成员跟着他十几年,每年累积的里程高达1万多公里。“浙江种到3月多,然后我们就上云南了,云南种到5月下旬,就上宁夏,宁夏种完后要么上甘肃要么上河北。”
如今,尤匡土的西蓝花基地遍布全国近10个省份,总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年产量约二三十万吨,并强势开拓海外市场。
今年初气候反复无常,台州本地的西蓝花长势缓慢,产量锐减,出口订单也受到了影响。在装货车间,尤匡土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工人快速装车,“这一车要运往新加坡,这一车是印尼的,还有两车是马来西亚的。”
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滴灌金融活水。泰隆银行台州上盘支行将信贷资金重点倾斜服务“三农”,加大力度支持当地西蓝花产业“走出去”,让支农惠农落到实处。
眼下,像尤匡土这样的西蓝花种植户,又将开始新一季的西蓝花种植,追花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