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的关键阶段,AI“超级大脑”正在走进田间地头。7月28日,中国中化发布业内首款农业种植大模型“iMAP”。作为数智时代的“新农具”,iMAP具有可解释、可追溯、机理驱动的智能算法新架构,实现作物机理、大模型和智能体三体融合,推动“从土壤到丰收”的全周期数智化农服升级,破解农业生产“经验依赖”难题,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数智新动能。
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凡荣,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焦健,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副局长桂刚,中国移动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怀达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中国中化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首席技术官张方主持发布会。国家数据局、农业农村部、中国信通院、中国农科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关部委和行业合作伙伴嘉宾等出席活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发布。
自2023年“大模型元年”以来,AI技术在农业领域加速应用,农业知识问答、病虫害预警、监测预警等功能不断涌现。
但从实际应用看,农业AI应用行业仍处在起步阶段,背后原因在于:一是农业数据分散,让模型开发“难为无米之炊”;二是种植条件千差万别,如果不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实际需求,容易“水土不服”。
针对这些痛点,中国中化依托旗下先正达集团中国在全国26个省建设运营数百座MAP技术服务中心、线下服务规模超过4000万亩的独特场景优势和强大数据支撑,整合超千万量级的农业知识资源,形成基础知识、环境资源、生产种植等6大农业主题数据,10余类多模态高质量农业数据集,构建起可解释、可追溯、机理驱动的智能算法新架构,实现作物机理、大模型和智能体三体融合,推出农业种植大模型“iMAP”。
iMAP具备四大核心优势:
技术首创性:首创“作物机理×大模型×智能体”融合AI系统。
数据完整性:拥有真实、海量、高质量的全产业链农业数据生态。
产业变革性:推动“经验种植”向“工业级标准生产”跃迁。
推广实用性:设计贴近农民需求,操作门槛低。
这一更懂农业、更为农民的AI大模型,也入选了中央企业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