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日,第一届巴彦淖尔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举行。据发布会介绍,第一届巴彦淖尔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6日举办。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张如红向媒体介绍了此次博览会的相关内容。
本次大会主题为“科技赋能·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期间,会展围绕全国的9个农高区,12所科研院校,新型农牧业生产资料、高效节水灌溉、现代种业、现代农机装备等邀请全国相关龙头企业参展;生态农牧业研讨交流将邀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开展主旨演讲;经贸科技合作洽谈主要邀请到了国内相关行业领域头部企业开展产销对接、科技合作签约、科研院所成果推介等活动。
2022年4月19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主题为“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主导产业为“硬质小麦和肉羊”,目标为“努力建设全国生态农牧业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区、“一带一路”农牧业科技合作先行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为宣传展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建设成果,搭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合作平台,增进交流合作,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9月12日至16日举办第一届巴彦淖尔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
“第一届巴彦淖尔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吉祥物——淖淖。实习生 常予馨摄
据了解,本次大会的举办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等国家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及自治区科技厅、农牧厅等相关厅局的大力支持。11个国家相关部委、12个科研院校、20余位院士专家,自治区相关厅局、国内部分友邻地市、其他8家国家农高区领导及代表将出席会议。
新闻多读一点:
备战首届农博会丨巴彦淖尔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硬核”支撑
(以下内容来自:掌上巴彦淖尔)
第一期
授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蜜蜂授粉融合技术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向日葵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应用,从根本上解决蜜蜂安全授粉、向日葵提质增效问题,实现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相结合,形成优化向日葵蜜蜂安全授粉和多种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大家都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形式有风、昆虫、鸟甚至水,其中昆虫传播占大部分。而昆虫授粉中以蜂类为主。统计显示,全球有四分之三的植物依赖于蜂类为主的传粉者进行传粉。下面,记者王皓巍带大家去了解一下这项技术。 “蜜蜂作为农作物最理想的授粉者,可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可使向日葵增产10%~40%,使西甜瓜边糖提高近18%。加上授粉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蜜蜂授粉融合技术的应用,在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蜜蜂授粉安全风险,保障了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农艺师武建华说,“该项技术以作物生育进程为主线,空间上合理协调向日葵和西甜瓜蜜蜂安全授粉,通过选用抗性品种、种子处理、轮作、生物防治及全程生态调控等技术,与优化蜂种、优化密度、科学管护相融合,达到提高作物产量、优化果实品质的目的。”
第二期
以小麦为母田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巴彦淖尔是世界三大优质小麦产区之一。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以小麦为母田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项创新技术的奥秘吧! “该项技术是指以小麦为主,在传统套种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两种作物的种植模式,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实现增产增收。如小麦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小麦向日葵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和小麦豆类、甜菜、辣椒等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模式。小麦是巴彦淖尔市全年最早播种的作物,也是带状复合种植的母田作物,发展小麦带状复合种植,对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作物轮作倒茬、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具有现实的意义。”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粮食科农艺师李颖说。
第三期
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栽培技术
大家都知道玉米的产量与种植密度是息息相关的,如何通过合理的密度安排让每一株玉米都能够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项技术吧! “我们这项技术叫‘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栽培技术’,主要通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以密植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主,结合本土化栽培技术,开展玉米一穴单粒缩行缩距、玉米一穴双株以及玉米品字形定位增密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研究,充分利用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配套推广品种配置、导航密植、水肥调控、地力培肥等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亩增加种植密度1500株,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农药药械与防治科农艺师李昊宇说,“应用这项技术预计可以使亩产达到1100公斤,比全市平均产量增产150多公斤,亩增效300元以上,种植效益提高的同时,推动化肥、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支撑全市粮食继续保持增产势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另外,在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治中,我们主要以防治玉米红蜘蛛为主,危害玉米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扩展,在叶片背面聚集危害,严重时导致整个植株提前枯萎死亡。目前,最主要的手段还是化学防治,人工施药时,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喷雾24%阿维•螺螨酯5000—7000倍液或其他高效低毒残效期较长的杀螨剂,用水量达到50升/亩。使用无人机进行喷雾时,使用24%阿维•螺螨酯25升/亩,亩下药液量3升。”李昊宇说。
第四期
设施农业土壤保育及产量品质提升集成技术
人间幸事,唯有美食最俘人心,而想要吃得好,先得吃得饱,设施农业作为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打破了环境和地域的限制,在解决国家食物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是对设施农业发展寄予了厚望。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聚焦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围绕设施农业现代化,重点推广设施农业土壤保育及产量品质提升集成技术。
“应用标准化集约化育苗及嫁接育苗,可确保苗齐苗壮,提高植株抗性;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可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施二氧化碳气肥,采用熊蜂授粉,可大幅提高果蔬产量,改善品质;通过膜下水肥一体化、连作障碍防治、病虫害绿色防控,可减少化肥、农药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蔬菜科副科长马博说。
“设施农业土壤保育及产量品质提升集成技术具有增产增收、绿色安全的优点。这一技术对于进一步提升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生产水平,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马博说。
第五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是群众最基本的需求,粮食安全则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控药减害”行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市集成推广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成效显著的除草剂‘两项替代’技术,实现除草剂减量。”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农艺师武建华说。
“一是重点在向日葵田草甘膦亩用量超过300克的种植区域,推广向日葵田草甘膦替代技术,即‘三膜物理’除草+高效除草剂+防漂移扇形喷头,亩减量200克以上,减量60%以上。二是重点在玉米田烟嘧磺隆·莠去津亩用量超过150克的种植区域,推广玉米田烟嘧磺隆·莠去津部分替代技术,即‘三膜物理’除草+高效除草剂+防漂移扇形喷头,亩减量67克以上,减量45%以上。”武建华说。
我们今天的主角是可以实现秸秆还田和残膜回收打包一体的联合作业机,让我们一起来瞧瞧这个方便快捷又环保的“大家伙”吧。 “秸秆还田与残膜回收打包联合作业机是我公司自主研发国内比较先进的一款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将膜面的秸秆捡拾粉碎再抛洒到田间进行还田,同时起到一个清理膜面的作用。使膜面回收时经过弹齿捡拾同时再次分离杂质,然后,进入打包机进行打包作业,通过收集一定的残膜数量达到标准后进行缠网放包完成整体作业。较常规残膜收回设备而言能实现秸秆还田粉碎残膜捡拾回收、打包、缠网离田等三道工序一气呵成,一次性残膜回收率可达到85%以上,不用重复操作。残膜打包后,更利于离田再生利用更加环保,不影响后续耕地等作业,效率更高,既节省了人工和机械成本又节约了作业时间,广泛用于向日葵、玉米、葫芦、番茄等作物的残膜回收工作,打造一种全新的作业方式。目前已在全市广泛推广使用。”巴彦淖尔市恒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文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