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山东青岛莱西市的凯盛浩丰(莱西)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智慧玻璃温室内,如“复制粘贴”般品相一致的小番茄挂满枝头,分层的立体空间内,数万株秧苗整齐划一,上层开花、中层是青番茄、下层是即将成熟的红番茄。在智能装备的控制下,人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把控趋于极致,不仅品相、口感、营养确保统一,其收获更是早已突破了时空限制。 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设施农业大省。“全国农业看山东”之所以能叫得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设施农业发展优势明显,其产量、产值、效益以及市场占有率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十多年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山东设施农业不断升级,不断拓展着向山水林田湖草要食物的实践路径。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60%的蔬菜、95%以上的食用菌、80%以上的畜产品和水产品来自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已成为山东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齐鲁大地,古韵悠长,黄河从这里奔腾入海、泰山在这里屹立千年,见证着这片古老又年轻大地上的传承与创新。 古人智慧结晶的《齐民要术》,正是取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实践,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时至今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山东成为设施农业大省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赋予农耕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在充分研究和把握动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最先进的技术装备,精准控制动植物生长的条件,让生产过程更智能、产品品质更优、效益更高。
在位于莱西市的凯盛浩丰(莱西)智慧农业产业园里,智慧玻璃温室通过大数据指导生产,利用环境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精准管理。“采收后的西红柿被智能运输车运送到传送带上,进行自动分拣、包装。”凯盛浩丰集团总经理助理李聚海介绍。只见一辆辆智能运输车穿梭在车间,一盒盒按个包装售卖的小番茄刚下流水线,就被装进快递箱,贴标发往千家万户。“最近赶上‘6·18’活动,网上订单量暴增,这种一箱6盒的小番茄售价80多元,供不应求。”李聚海指着即将发走的一批小番茄说。 放眼山东全省,在种植设施领域,环境智能控制的现代化发展迅速,农业物联网、设施专用机械等先进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畜牧精准环控、精准饲喂设备应用率已达85%;设施渔业实现了养殖模式、精准监测、智能控制、机械作业一体化,国家级海洋牧场占全国40%、工厂化水产养殖体积占全国37%、海水工厂化养殖产量占全国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