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010-53329002
微信
我要采购>>发布产品>>
热门分类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要闻
宁夏银川发展现代农业精算“水账”
2025-07-08 来源:宁夏日报 阅读量:0 评论:0

种“良田”结“金瓜”

七月的骄阳,洒照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兰星村的土地上,空气中飘散着南瓜特有的甜香。“这瓜好吃。”来自海南的客商周雄,接过刚出锅的贝贝南瓜,一口咬下,粉糯的口感让他竖起大拇指。

7月3日,兰星村3000亩贝贝南瓜成熟上市,便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订购一空。“客商在地头等着收购,根本不愁销路。”种植大户马光杰组织80多人,加速采摘、装运。

这位皮肤黝黑的庄稼汉怎么也没想到,3年前试种的贝贝南瓜,如今竟成了抢手的“金瓜”。马光杰一算,按照一茬亩产2000公斤、每公斤收购价2.8元计算,刨去成本,净收入3000多元。

“这都要感谢高标准农田建设。”马光杰说,水肥精准浇到植株根部,让每个南瓜都能得到充分滋养,确保特产品质。“我准备秋天引进新品种,争取带动周边发展到2万亩规模。”

“一天能挣160元,还能和老姐妹们拉家常,比过去自己种地强多了。”金学香蹲在南瓜地里,双手飞快地在瓜秧间穿梭。这位兰星村村民把自家土地以每年每亩900元的价格流转给马光杰,腾出手来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银川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四水四定”要求,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水资源高效利用、农民增收致富的“三赢”目标。

截至目前,银川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49.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46.14万亩,占银川农田灌溉面积的51.2%。

工作人员操作灌溉机

庄稼喝得少,反而长得壮

在兰星村收获瓜蔬的同时,30公里外的常信乡团结村,玉米地泛起层层绿浪。种植大户张彦来到地头,打开智能化水肥一体机,灌溉玉米地。

“过去浇地要百十号人扛着铁锹满地跑,现在动动手就能搞定。”这位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把式”,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滴灌技术时的情景。

2021年,贺兰县投资456万元,在常信乡团结村、金贵镇红星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采取培肥地力、新打机井、修整调蓄水沟、配套泵房等措施,2715亩沙质土壤实现“由内而外”改变。

项目竣工后,有着多年流转土地种植经验的张彦俊找上门租赁土地3000亩,并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连片耕种,亩用水量从漫灌的400立方米锐减到80立方米,产量却从650公斤跃升至1000公斤,年水费从16万元降到4万元。

“庄稼喝得少反而长得壮。”张彦俊掰着指头算成本账,人力、水费、肥料等成本加起来,3年共节省近百万元。省下的钱又能投入再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在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的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安装智能水肥一体机。“项目自去年12月开工以来,目前已完成85%。”贺兰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服务中心技术员汪晓宇说。

项目建成后,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云计算平台自动生成灌溉方案,农民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过去需要数十人协作的工作。周边6000多亩地每年可节水20万立方米,相当于近百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这就像给农田装上了‘智慧大脑’,给庄稼装上了‘智能输液器’。”汪晓宇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水肥直接送到根系,每年可节约42万余元,增加效益160多万元。

科技的力量在银川市现代高效节水农业中得到完美诠释。从2021年至2024年,银川市农业取水量三年下降23.85%,减少4.122亿立方米。按照2024年银川市居民生活用水量1.83亿立方米,农业减少的水量够银川居民用两年;耕地亩均用水量减少116立方米,粮食产量却实现“二十一连丰”。

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的瓜蔬喜获丰收

让每滴水都物尽其用

在宁夏灵武市狼皮子梁村,新建成的首部加压泵站分控中心里,大屏幕闪烁着11条灌溉系统的实时数据。“两个人就能管理3400亩地,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狼皮子梁村党支部书记杨旭东说。

“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能自动记录每块地的‘饮水习惯’,自动生成用水计划,针对不同种植结构,将水分精准输送到每株作物根部。”灵武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服务中心项目技术员朱文轩介绍,有效避免水资源无效蒸发,实现高效节水。

银川市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打造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带,沿京藏高速公路两侧瓜菜产业带,沿黄河金岸优质粮食产业带,给大地编织“水网神经”,让每滴水都物尽其用,找到最有价值的归宿。

去年,银川市永宁县李俊镇小麦单产提升示范点,采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亩产达到730.6公斤,创下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单产新纪录;西夏区的“一块田”改革,让滴灌与暗管排水珠联璧合,年节水254万立方米。

“这不是简单地节水,而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质变。”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面积,增加小麦、玉米、瓜菜等附加值较高的作物播种面积,推进银川农业向集约型、高效型、生态型节水农业转变,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剡文鑫 王若英 黄英 文/图)
 

我要评论
0相关评论
相关信息
  • 关于第五届全国绿色园艺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短视2025-06-21本届“三新”短视频活动聚焦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现代设施园艺,以“绿色科技支撑设施园艺提档升级”为主题,广泛征集相关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的短视频。欢迎投稿!!
  • 赤峰市松山区:果蔬产业绿意浓 乡村振兴展新姿2025-06-05初夏时节,行走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设施大棚里瓜果蔬菜长势喜人,处处是果蔬产业蓬勃兴旺的美丽“丰”景。
  • 设施农业相关提案,这几件大事受关注!2024-03-13从来自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设施农业相关提案建议中可发现,拓展非耕地资源、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关注点。
  • 推动种业振兴,2024年甘肃将聚焦哪些方面?2024-03-07记者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甘肃将集中力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力和贡献
  • 调整产业结构 盘活土地资源 杭锦后旗大力发展设2023-12-21近年来,杭锦后旗结合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以现代化大农业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为目标,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按照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的要求,通过示范园区引路,合
  • 中国农科院将全力支撑新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2023-02-10  2023年2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
  • 探索农业节水灌溉模式创新 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转2022-11-1411月9日,副省长武国定到新乡市调研“中原农谷”建设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情况。在中原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武国定详细了解园区建设和农业节水灌溉模式创新情况,对新乡市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规划建设智慧灌溉
  • 近36万亩戈壁农业带来了什么2022-11-07在戈壁滩上发展农业,是否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如何保障?技术条件能否达到?经济效益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深入甘肃酒泉、张掖、武威等地,实地探访戈壁节水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
  • 山东农业用好水资源2022-09-05数据显示,山东以占全国约1%的淡水资源,灌溉了占全国约6%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约8%的粮食、9%的肉类、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2020年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突破万亿
  • 北京:关于《连栋温室主要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2022-07-22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标准《连栋温室主要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北极红点鲑养殖技术规范》、《动物防疫抽样规范》、《肉鸽养殖技术规范》、《设施农业节水
  • 温室网 版权所有 2000-2022 服务热线:010-53329002 请与我们链接:cnga@cngreenhouse.com京ICP备0905014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