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推送的大咖们有没有让你满心期待呢?持续关注论坛预告,惊喜还未结束哦!
这里有农业产业与温室行业的引领者,有国内外学术与技术交流的专家学者,有多态跨界融合的实践者……在这个设施园艺发展中,总有那么一群人,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价值,散发着异于常人的光彩。分享、启发、享受、成长,来到“中国温室2021”、“2021年高附加值植物高效生产国际研讨会”论坛,聆听不一样的精彩!
●特邀演讲嘉宾●

林绘理 研究员(Researcher Eri Hayashi)
林绘理,研究员,现任日本植物工厂研究会的副理事长。2005年硕士毕业于日本神户大学,在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工作10年,2015年进入日本植物工厂研究会,2018年起任副理事长,在国际植物工厂和室内垂直种植领域非常活跃。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代表日本植物工厂研究会承担了日本经济通产省的植物表型组学在智能植物工厂的应用课题,是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国际领军型人物。

北宅善昭,日本大阪府立大学教授、博导,是生物环境工程领域及密闭式生命支援系统的国际知名专家。1986年博士毕业于东京大学农学专业后,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2年资助,1988-2002年期间在日本千叶大学任教,2002年起在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任副教授、教授。
北宅善昭教授主要致力于温室作物的通风调控、密闭式植物生产的系统构建与优化调控、组培微环境调控、温室作物光合调控等,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60篇与本会议主题有关,是生物环境工程领域的国际资深教授,长期活跃于日本和美国学术界。

富士原和宏 教授(Prof. Kazuhiro Fujiwara)
讲座题目:白光LED模组方波脉冲光频率对莴苣植株受光角度及生长的影响
富士原和宏,日本东京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于1989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98年在东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设施园艺专家,在设施园艺工程领域专注于光、气体、水等物理与化学环境调控,在组培微环境调控、叶菜LED光照、病害物理防控、光诱导植物开花、低温弱光贮藏、LED植物工厂等方面有独特技术成果。近年来专注于脉冲LED光源调控、红蓝LED交替照射、白色LED光源等的植物生产应用研究。
富士原和宏教授曾获得1998年日本气象学会学术成就奖、2004年日本生物环境工程学会学术成就奖、2010年日本臭氧协会的优秀工程论文奖、2017年日本农业气象学会终身成就奖、2019年日本农业工程学会终身成就奖。

彦坂晶子,副教授,在日本千叶大学先后获得园艺科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任东京大学助理教授5年后,进入千叶大学工作至今。主要研究内容有可控环境下高附加值植物的高效生产、温室和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的环境胁迫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彦坂晶子副教授研究的植物不仅有园艺作物,还包括大田作物、药用植物或草本植物、微繁植物和转基因植物。从生长速度、水势、次生代谢物积累和基因表达等多方面研究了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这些研究成果已在学术会议、期刊、书籍和研讨会等发表。

Ryo Matsuda,博士,日本东京大学农业生命科学研究生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于2007年获得东京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和日本国家农业和食品研究组织(NARO)的研究员。于2010年入职东京大学。目前的研究包括植物生物制药蛋白生产的环境控制和受控环境下光合作用的生态生理学。Ryo Matsuda副教授是农业气象学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的副主编和日本生物环境管理学会(Environmental Control in Biology)的编辑。

徐志豪 研究员(Researcher Zhihao Xu)
讲座题目:降血糖“芝麻菜”的应用前景
Invited Speech:Salad Rocket (Eruca sativa)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Anti-diabetes
分会场:高附加值植物高效生产(Efficient Production of Value-added Plants)
徐志豪,浙江省农学院蔬菜所研究员,韩国国立江原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功能蔬菜新品种、设施无土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曾经担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蔬菜所副所长,浙江省重点试验基地“浙江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中韩合作设施园艺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园艺学会及浙江省农用塑料研究会的常务理事,欧洲作物育种研究会(EUCARPIA)会员;浙江省151工程第一层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浙江省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个人),浙江省农科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93篇,专著8册。

大桥敬子 教授(Prof. Keiko Ohashi)
大桥敬子,玉川大学学术研究所生物功能开发研究中心教授。于2000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9年在东京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院任教,2009年进入玉川大学,2015年升任教授。
大桥敬子教授研究的主要课题有:1)多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四维观察叶绿体对环境变化的响应;2)人工生态系统熵平衡测量室制造;3)抑制作物光抑制的水处理及栽培管理方法的开发;4)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培养环境对不定胚胎发生的影响。曾获2014年日本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奖学金、2016年日本农业工程学会女性学术奖。

方 炜 教授(Prof. Wei Fang)
方炜,教授,中国台湾大学生物产业机电工程学系教授与生物资源暨农学院环控农业卓越中心主任。198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罗格斯大学生物环境工程专业,1992年起在中国台湾大学任教。拥有52项专利,撰写或合著了130多篇文章、113篇技术论文,并在全球的研讨会和会议上发表了250篇论文。曾获得美国养殖工程学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最佳论文奖。受邀到各地授课及演讲,担任多个国际学会/协会/论坛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和期刊编审委员。

Invited Speech:Microclimate Control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Leafy Vegetables in a Cost-effective Manner
分会场:光环境生理(Light Environmental Physiology)
何洁,副教授,于1991年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作。2012年,获得了新加坡千禧基金会(SMF)的资助,致力于“集成垂直气培农业系统:实现新加坡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2016年,基于她在LED垂直农场蔬菜作物的研究和前沿知识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16年首届NIE卓越研究奖。目前,在新加坡食品局(Singapore Food Agency)的支持下,与MEOD公司合作开展“低能耗控制微气候以提高叶菜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研究。
何洁副教授常年活跃于园艺植物生理和生物技术的前沿领域,在兰科植物与叶类蔬菜的光合研究与光环境生理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特的技术成果。曾发表学术论文98篇,参编著作多部,是新加坡室内种植领域的权威专家。何洁副教授不仅致力于设施园艺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在生物教育领域也倾注了很大精力,常年主持新加坡中学生生物学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是生物环境工程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
全昶厚 教授(Prof. Changhoo Chun)
讲座题目:草莓短期高温或低温处理后果实畸形及花超微结构的变化
Invited Speech: Fruit Malformation and Flower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after Short-term Exposure to High or Low Temperature in Strawberry
分会场:设施莓类高效生产(Efficient Berry Production in Greenhouses)
全昶厚,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授、博导,现任韩国园艺学会植物科学系主任、副会长。1994年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之后在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3年,1997-2003年在日本千叶大学任教,2003年进入韩国首尔大学。主要致力于开发栽培系统和环境控制研究,以提高蔬菜作物的营养品质和经济价值。全昶厚教授在国际生物环境工程领域非常活跃,与日本和美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在韩国种苗设施生产与草莓种苗繁育领域有独特的专利技术与科研成果。曾获得2003年日本生物环境工程学会学术贡献奖和2011年Whanong农业研究基金会学术大奖。

Invited Speech: Production of Low Potassium Tomato Fruit in Hydroponics for Dialysis Patients
分会场:设施水肥高效利用(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 Greenhouses)
塚越覚,副教授,擅长水培蔬菜生产,尤其是营养液的管理和作物营养品质的改善。为千叶大学的留学生和海外工程师开设了有关水培技术的课程。在千叶大学与国外科研院所和大学签订的关于人工光植物工厂和先进环控的联合项目中任水培项目的领衔专家。

平藤雅之,博士,东京大学教授,曾任日本国家农业和食品研究中心(NARO)主任,曾担任日本农林水产省研究部门的管理工作。
自2015年起,平藤雅之教授致力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农业系统的计算建模、环境控制工程、空间农业、传感器网络、人工智能和意识研究等。自2001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开发物联网设备——大田服务器,该设备使用分布式计算服务器和传感器网络来监控田间环境与作物。此外,他还在对量子计算和量子进化(生物学的量子物理)领域进行研究。
●会议时间及地点●
●会务组联系●
联系人:(同微信号) 王 慧13811392269 张 杨18618439769 吕 艳18612768891
●报名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