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
9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
再次回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踏上吐鲁番这片土地
在品尝该地今年成熟的西瓜、甜瓜等瓜果
看到今年新结出的哈密瓜后
吴明珠说:“又香,颜色又好看”
正在湖南省对接援疆工作的
新疆吐鲁番市气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袁建海
通过新闻看到这一幕激动不已
“当年,吴院士在鄯善县工作期间,虽然与气象局合作不多,但我参加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就与吴院士有关!”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西瓜曾是一种产量不高、甜度也不太够的
“尴尬水果”
即便多次改良后口味有所改善
逐渐摆脱了“水瓜”的恶名
但其售价却因产量而居高不下
让西瓜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家中的
是她——
吴明珠

吴明珠院士是著名的瓜类育种专家
新疆甜瓜品质改良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她大学毕业后放弃留京机会
主动请缨前往吐鲁番地区进行农业技术研究
躬身瓜田
1930年,吴明珠出生于湖北武汉
从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毕业后
她被分配到中央农村工作部
然而,吴明珠却主动请缨去新疆
“我一定扎根新疆,报效祖国”
她主动要求去条件艰苦的鄯善县农技站
住在老乡家的土房里
出门便是瓜地
育种工作极为艰苦
培育一个品种需要8年到10年
有的科学家一生只能培育几个品种
而吴明珠却在62年中
培育了30多个品种的各类瓜
包括“麒麟”瓜、“8424”西瓜……
以及在西瓜育种之外
她也在哈密瓜等甜瓜育种领域
培育了“香妃”蜜瓜、“皇后”蜜瓜等
我们现在能吃到的这些瓜
很多都是出自她的手

而吐鲁番市气象局与吴院士
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2005年,气象局
在吴院士研究西瓜品种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申报了吐鲁番地区科技局项目
《方形西瓜栽培管理的小气候试验研究》
以此来提升西瓜的附加值
项目很快得以通过
袁建海回忆
虽然申报项目很顺利
但当真正参与科研之后
却吃尽了苦头
“当时只能通过网络和报纸得知国外试种方形西瓜,经费又受限不能外出学习或交流,我们只能依靠设想。
起初做西瓜方形模具时用木地板,但没几天就被膨果期的西瓜挤变形了;然后又改用钢化玻璃,没几天西瓜被灼伤。经过四次试验,最后用方钢加玻璃,才终于成功。”
2006年6月28日
吐鲁番地区召开一年一度的葡萄节
受邀前来参会的吴明珠院士
走到气象局“方形西瓜”展台前
品尝了方形西瓜后称赞口感不错
对气象部门深度参与西瓜研究
提升附加值赞不绝口
“吴院士还参与了项目结题验收
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现在回想起来
袁建海还向当年听见这话时一样兴奋
科研成果得到了吴明珠院士的认可
气象局参与成员都非常高兴
也就是通过那次试验
气象工作者对吴明珠院士
扎根戈壁荒漠、潜心科研
胸怀大局、执着事业的敬业精神
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
全力保障吴明珠院士研究成果
在吐鲁番持续壮大的信心和决心
接过吴院士的接力棒
吐鲁番气象部门全产业链保护
吐鲁番西瓜、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立气象为农服务团队
与当地种植大户和瓜协密切合作
在根据需求开展常规服务的同时
气象部门还针对高温对瓜类膨大期
成熟期、品质和卖相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提前预报预警并开展针对性服务

吐鲁番春季大风天气频发
为最大程度降低大风对瓜苗的不利影响
市气象局引导瓜农就地取材
用三个土块围着瓜秧压苗
不仅降低了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防风保温作用
市气象局还在田间建设小气候站
采取人工和观测设备同步观测
西瓜、甜瓜关键生育期长势
对容易出现的冻害、病虫害
热害等关键气象指标进行专题研究

一生只做一件事
袁建海说
吴院士对新疆的爱
对事业执着的敬业精神
永远是吐鲁番气象部门
保障西瓜、甜瓜产业的不懈动力
“吴院士的经验告诉我们,基层虽小,舞台却大,作为科研工作者,只要想干事、干成事,就得从基础做起,从基层做起。”
谢谢你们
守护瓜的甘甜!
作者:李志宏、杨扬
图片:李树斌、赵志刚、人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