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第三届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理事长、中国国际小浆果产业科技大会主席撰文披露,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经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位。过去5年间,我国蓝莓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使果实成熟期大幅度提前,改善了果实品质,扩大了市场销售规模;基质栽培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蓝莓的种植方式,扩大了种植区域。中国蓝莓生产正在从单纯扩大栽培面积、追求高产的数量型向提高果实品质、优质优价的质量型转变。
2024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143.82万亩,比2020年的99.62万亩增加了44.38%,贵州、云南、辽宁、四川、安徽、山东、吉林和江苏为排在前8位省市,栽培面积分别为244800,214800,204990,150000,115815,115200,91290,75690亩,分别比2020年增长了9%,186%,75%,50%,16%,5%,52%和152%。预计2025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可达到154.65万亩。
2024年全国蓝莓总产量78万吨,比2020年的34.72万吨,增加了197%。其中,鲜果产量57.52万吨,占总产量的73.74%;加工果19.66万吨。总产量排在第一位的是云南,为18.29万吨,比2020年增加了510%;其他依次为辽宁、贵州、四川、山东、吉林、安徽和江苏,总产量分别为11万吨,8.753万吨,8.475万吨,8.25万吨,5万吨,4.7万吨和4.5万吨,比2020年分别增加了214%,3%,70%,150%,234%,18%,350%。预计2025年我国蓝莓总产量可达到89.74万吨。
我国蓝莓栽培分为基质设施栽培、土壤设施栽培、基质露地栽培和土壤露地栽培4种栽培方式,其中,设施栽培总面积 36.60万亩,总产量28.88万吨,设施生产栽培面积和产量最高的是云南,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6.40万亩和16.48万吨;其他依次为辽宁、山东、四川和广东。李亚东报告中没有提出蓝莓基质栽培面积,这个数据需要我们深入调查。因为每亩基质栽培需要蓝莓基质10-13立方米,所以蓝莓基质栽培面积数据对泥炭产业关系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