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土,不靠天,一台控制器就能全面监管这100多亩的大温室,随时调整里面的温湿度和光照度,并根据传感器数据自动施肥和浇水。”9月20日,在山东省莱西市经济开发区胡家疃村,青岛浩丰集团有限公司新建的智慧温室里,只见一行行白色的种植包上,长势旺盛的黄瓜秧正延着吊绳舒展着绿油油的枝叶,偌大的温室犹如一个大型厂房,却见不到几个工人。生产主管邹志文托起一个种植包介绍道,温室里的蔬菜全部种在碎椰壳做成的生产基质里,不接触土壤,阻隔了土传病害的传播,减少了水肥药的施用,灌溉用水只有原来的1/20。
硕大的温室占地105亩,仅生产区长达300米,宽210米。“这是目前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压延玻璃智慧温室,投资1.7亿元,特制的玻璃保证了室内的用光和温度,从荷兰引进生产技术,集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前沿技术,配备了150个气象盒子实时采集各种数据,实现了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真正做到了精准农业、智慧农业。”邹志文说,只要没有极端天气,平时管理这一百亩温室只有二三个人。

“土壤温度26摄氏度,土壤湿度80%,空气温度28摄氏度,空气湿度50%。每个种植包里也都有采集器。”邹志文将种植包里的探针式传感器拔出后看了下,再插入土壤后,土壤温度、水分含量等多项数据就显示在总控室的设备终端里。“通过这种定点测量的方式能够及时稳定掌握各项数据,并在终端进行融合、处理数据,确定生产应用。”邹志文说。

相较传统种植的番茄,智慧温室产出的番茄每平方米产量可达75公斤,每亩产量可达到5万公斤左右,是传统温室的3-4倍。“一个温室一季就可产出500万公斤番茄,大番茄平均售价按10元/公斤计算,仅一季番茄就可销售5000余万元。”青岛浩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铁民介绍。

“智慧温室采用熊蜂授粉、生物防治等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产工艺,有效避免了化学授粉带来的激素污染问题,同时利用捕食性昆虫进行虫害防治,不喷洒农药,真正做到即摘即食,绿色无污染。”马铁民说。智慧温室出产的“绿行者”小番茄在网上卖到20元/公斤,黄瓜18元/公斤,仅番茄网上年销售额就有1.6亿元。“这样的智慧温室,计划在国内5年内建成100个,10年内沿着‘一带一路’建设1000个,与生菜基地相结合,打造成能全面供应全球市场的智慧蔬菜工厂。”马铁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