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如何找到发力点和突破口?
第二十一届中国温室产业大会
11月15—18日
在杭州等你
共同提振行业信心
助力产业发展
看浙江如何做好“数字经济”与“土特产”
浙江省一直以来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浙江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还是丝绸业的重要产地。近年来,浙江的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也得到了巨大提升。数字经济和“土特产”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一、数字经济引领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作为数字先行地的浙江省一直在探索新的道路。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约4万亿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到68.3%,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乡村数字服务不断探索新路子,农民由“看天种地”变成了“看数据种地”,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的跨越,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和高效。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浙江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计划到2027年,基本建成浙江农业产业大脑(浙江乡村大脑农业分区),全省创建数字农业工厂(基地)1000家以上、培育未来农场100家,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各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数字化新型农业产业组织。
1、建设数字农业工厂
种植业:重点推进农业环境温度调控、土壤肥力及病虫害监测、智能水肥灌溉等装备和技术应用,实现数字化智能调控和闭环管理。
畜牧业:重点推进生物安全防控、智能饲喂与能耗监测等数字化设施装备应用,实现对畜禽养殖生产、管理等环节的精准控制、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和管理服务。
渔业:重点推进数字化技术在增氧投饲、循环水装备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实现对各环节的信息感知、自动管控、监测预警、决策支持。
2、探索未来农场
科技引领型: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特征和需求,强化农业科技赋能的实效性,以科技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和单位人员产出效益,示范引领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产业引领型:明晰农场功能定位,通过规模化经营、全产业链配置以及经营模式再造,打造产业链条齐全、社会化服务效应大、规模效益显著、行业影响力高的生产经营组织,引领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3、构建浙江农业产业大脑(浙江乡村大脑农业分区)
迭代农业产业大脑:升级浙江农业产业大脑,建设种植业大脑,迭代畜牧产业大脑和渔业大脑,推广应用“浙农码”,覆盖所有农业主体和资源,形成浙江农业产业数字化应用集群。
建设地方特色应用场景:鼓励支持浙江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作开展单品数字化建设,规范接入浙江乡村大脑,实现“用户全上线、门户全统一、业务全闭环、地图全覆盖、服务全集成”。
开发农场数字管理应用:整合区域农业资源及设施设备,提升生产调度、农产品质量等环节的智能化和集成度,与农业产业大脑实现双向赋能。
4、创新技术集成及模式业态
研发一批智慧农业先进设施机械:重点研发适用于各地实际的智能生产、智能加工、智能检测以及智能管理的先进机械设备,提升种养殖智能化设施机械水平,发展智慧农业成套设施和机械。
攻关一批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研究集成应用农业数据分析处理组件、动植物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发展一批农业领域通用算法模型,探索元宇宙、人机交互等在农业领域的融合应用。
形成一批智慧农业集成解决方案:针对浙江资源环境,综合农艺、数字、设施、机械技术,研究开展技术综合集成和标准验证,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农业产品等。
创新一批智慧农业领先模式业态:发展全场景“农业+”“互联网+”延伸服务,拓展农业休闲、教育、康养等多种功能,探索创意农业、个性定制等新兴业态和功能农产品。

二、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各地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浙江发展“土特产”一直敢于“穿新鞋”、闯新路,目前已形成了品类丰富、遍及山海、覆盖四季、畅达全国的“土特产矩阵”,全省共有“土特产”1040个,总产值2467亿元,其中产值达1亿元以上的有353个,涵盖695个品牌、48万家生产经营主体,从业人员599万人,带动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做好“土特产”文章,归根到底是要让老百姓有钱赚、得实惠。那么,浙江“土特产”该如何寻找更多“破圈密码”,更好地深挖其助农增收的潜力?关键在于“拼”起来,围绕“土”“特”“产”三个字,让更多农民挑上“金扁担”。
要念好“土”字诀,找准乡村资源。正所谓一方水土育一地产业,像建德草莓、余姚榨菜、江山蜂蜜等“土生土长”的“土特产”之所以能声名远扬,关键在于它们都有各自的乡土资源优势。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托现有乡土资源,把握“土特产”发展的底层逻辑,选择适合种养的类型、发展的方向,更好地把当地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真切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更多守住“土味”的“浙字号”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元宝”。
要打好“特”字牌,依托品牌铸魂。“土特产”是一个地方农业优势资源禀赋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浙江各地都有自身的看家“土特产”。要立足差异化定位,突出地域特点,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动电商“下乡”、土特产“上线”,加强生产、销售等环节统筹管理,提高农产品外在品相、内在品质,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竞争优势,让更多像西湖龙井、缙云烧饼这般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竞争力强的“土特产”进入全国主流市场。
要唱好“产”字歌,突出全链融合。产业发展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从长远来看,“土特产”势必要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之路。因此,要紧紧夯实“一盘菜、一颗果、一片叶、一根草、一块肉、一尾鱼”等特色产业本底,持续健全产业化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融合升级。要强化内外协作,积极主动“走出去”,扩大影响力,努力在促进乡村特色产业上提效争先,让“土特产”真正成为浙江农业富民产业的“C位担当”。
图文来源: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会议时间:2023年11月15—18日(15日报到)
会议地点: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杭州市萧山区市心中路818号)
会议重点
★主要论坛
•2023产业发展论坛
•产学研协同发展学术(国际)论坛
•温室装备产业技术与应用论坛
•工厂化农业论坛(温室建设/生产运营)
•荷兰设施园艺技术论坛
•数智·植物工厂发展论坛
•创新与探索发展论坛
★观摩项目
•杭州地区典型项目考察 (11月18日)
会议地点: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杭州市萧山区市心中路818号)
会议重点
★主要论坛
•2023产业发展论坛
•产学研协同发展学术(国际)论坛
•温室装备产业技术与应用论坛
•工厂化农业论坛(温室建设/生产运营)
•荷兰设施园艺技术论坛
•数智·植物工厂发展论坛
•创新与探索发展论坛
★观摩项目
•杭州地区典型项目考察 (11月18日)
路线A:设施小浆果(草莓)生产基地
路线B:平湖农业开发区 路线C:设施蔬菜与数字农业园区
•千岛湖地区特色文化观摩(11月19-20日)
★卫星会
•LOCK之夜——“衍”主题联谊晚会
•年度创新奖路演&颁奖典礼
•新产品新技术现场展示会
•Poster墙报展示
•特别活动:“浙江欢迎您”——浙江企业欢迎晚宴
•会前活动:“十年机械情,共创农业梦”——加杰传动十周年庆典活动
扫码报名
在线注册
https://jinshuju.net/f/nbcmI8
下载参会报名表
“中国温室2023”回执.doc
联络方式 ConTACT US
联系人:王 慧13811392269、张 杨18618439769、吕 艳18612768891
E-mail:cgic@cngreenhouse.com
大会官网:www.cghs.cn
●有关大会信息敬请持续关注“华科资源”“今日园艺”官方微信公众号。
●声明:以上内容由北京华科润浓咨询有限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