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锡文,攻坚农业机械关键技术53年,至2023年底,在全国有15个省启动建设了30个无人农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他看来,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力量。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航标,正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农业现代化的巨轮破浪前行。

“2019年,我们承担了广东省的重点科研项目,开始研究无人农场。什么是无人农场?我们查遍了各种资料,都没有找到一个准确的解释。”罗锡文表示,经过思考,他用五句话来概括无人农场的核心功能: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
“农民很关心无人农场,产量行不行?效益行不行?”罗锡文举例,2021年,该团队在广东增城的水稻中采用了无人农场的模式、无人农场的技术,种植的优质丝苗米19香,产量达到了662.29公斤/亩,当地老百姓平均水平是500公斤/亩,他们比老百姓高出了32个百分点。
2023年,在湖南益阳千山红镇,罗锡文团队建设的再生稻无人农场,头季亩产达到了830.7公斤,第二季亩产411公斤,两季合计亩产1241.7公斤。

“实践表明,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是未来农场的发展方向。”罗锡文表示。
仓廪实,天下安。装备一小步,产业一大步。智慧农机让“人不下田,也能种地,也能种好地”成为可能,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然而,纵观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过几十年,虽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有诸多薄弱环节亟待突破。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的支撑,需要年轻人的力量,投入到农业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罗锡文呼吁,“我想以我的亲身经历对所有的选择农业事业的年轻人说,要多到农村去、到农业中间去、到农民群体里去,要深入农村、扎根基层,唯有深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耕的艰辛,方能洞悉农民的真实需求,才能准确评估机械在田间的实际效能。”
如今,随着对智慧农业发展的日益重视,罗锡文表示,将持续深耕智慧农业,推动更多尖端技术能够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持续进步,进而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更高层次的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为打造农业强国添砖加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娟 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