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010-53329002
微信
我要采购>>发布产品>>
热门分类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要闻
为了捧紧中国饭碗 天津建了一座农业“芯片宝库”
2022-12-19 来源:津云新闻 阅读量:128 评论:0
0
 

一粒、两粒、三粒……在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清选室,王璐博士正在忙着将新到的一批大豆种子按照数量进行挑选分装。“这些种子在入库前需要经过很多道程序,比如要进行清选和芽率测试,把最健壮的选出留下来;还要降低种子的含水量,确保在长期储存中不会变质。这些种子入库保持后,最长可以保存20年以上。“王璐博士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给记者介绍。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关键性战略资源。采访中,记者从科研人员介绍中了解到,建立全国一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加大具有天津特色优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一支专业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队伍,完善本市种质资源保护,对保障本市现代种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2年8月,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主体结构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竣工验收, 10月正式投入运行,种质资源贮存能力可达40万份。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兰青阔介绍,目前,该种质资源库建有2个长期库、2个中期库、3个中期可调库和1个自动化库,现已入库种质资源45272份,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大豆、小麦、高粱等15种粮食类作物、芝麻等8种经济类作物、豇豆、白菜、胡萝卜等35种蔬菜类作物,以及11种牧草绿肥等。农科院各所都在不断地将多年来积累的宝贵资源存放在种质资源库里。

走进这座农业“芯片”的宝库,记者看到,在零下18摄氏度的恒温库中,一排排货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沉睡中”的种子。它们中的有些会被调取进行扩繁开发,还有一些要“睡”得更久一些,为未来一显身手做准备。

“我们在参照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运行模式和标准基础上已建立一套完整的入库流程,如种子清选、百粒重的测定、种子发芽实验、种子水分测定、种子干燥程序以及种子包装入库程序。”兰青阔介绍,整个种质资源库不仅有存储库,还包括精准鉴评公共平台和种质信息共享平台等。种质资源库的建成可满足天津市未来50年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战略需求,满足种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重大需求,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与技术支撑。

据了解,围绕天津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种质资源库将开展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等前沿基础性研究以及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重要性状新基因发掘,以及优异新种质的创新利用等应用基础性研究,着力解决从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优异性状基因发掘、遗传机理解析、生物安全评价到种质创新利用的整套生物育种技术体系问题。

2019年4月,天津市启动了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天津市农科院科技人员们跑遍了静海、蓟州、西青、宝坻等涉农区的田间地头,从乡野之间,从老乡们手里陆续收集到了野生大豆、老来少菜豆、大葱、玉米等几百种种质资源。

“比如,我们收集到的猫耳朵豆角就是一个有开发潜力的品种。这种豆角又叫‘宝坻眉豆’,有紫色,也有绿色,在宝坻区至少有几十年栽培历史了,在武清、静海、蓟州等地也都有种植。它吃起来口感好、富含膳食纤维、营养价值高,而且在种植过程中抗病、抗逆性强,易于栽培管理,有很好的市场潜力。”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豆类研究室主任古瑜研究员介绍。这次猫儿豆角入选了2019年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未来有望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除了猫耳朵豆角之外,天津在这次普查中共收集了687份种质资源,并陆续对其中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和资源量较少的种质资源进行了扩繁。

2022年,农科院组织专家对2021年申报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会议评审,首次遴选出了蓟百年油栗、老来少豆角、六瓣红大蒜、腊稔胡萝卜、灯笼红玉米、沙窝萝卜、津研黄瓜、二苠茄、津南实芹和青麻叶大白菜为天津市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这些优质的品种将通过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与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紧密衔接,同时,还将有专门的研究团队不断对其进行扩繁更新,共享资源,更好解决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效率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创新’一词。对于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创新是动力,也是使命。”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永表示,近年来,农科院围绕攻克种源“卡脖子”技术持续发力,已建立了花椰菜基因编辑技术体系,正在持续深化对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探索。未来依托种质资源库建设,农科院将在种源保护、基础研究、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方面,继续不断实现技术创新突破,为天津种业振兴提供新赋能,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更好的“天津粮”“天津菜”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种质资源库的实地采访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一线农业科技工作者为了“端牢中国饭碗”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小站稻、花椰菜、黄瓜、芹菜……这些我们平常餐桌上常见的美食背后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种业人的辛勤汗水。采访中,一名科研人员曾经告诉记者,天津有很多特色种质,种植零散,分散在乡野田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民不再种地为生,有些特色种质资源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为了尽快找到这些稀有的种质,他们常常要四处打听,往返奔波,偶尔收获颇丰让大家欢欣鼓舞,有时候无功而返也是家常便饭。他特别希望通过这次报道呼吁广大农民朋友:一定保护好手中的好种子。有意愿的可以联系农科院种质资源库,将种子放在专业环境保存更久。这也算为咱们的子孙后代保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吧。

(津云新闻记者段玮 摄影记者吴涛)

我要评论
0相关评论
相关信息
  • 【两会时间】万建民委员:我国新农作物种质资源2021-03-09 “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今年就能建好,建成后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位居世界第一。”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 温室网 版权所有 2000-2022 服务热线:010-53329002 请与我们链接:cnga@cngreenhouse.com京ICP备0905014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