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开展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改良后的盐碱地大豆产量为256.8公斤/亩,未改良的对照田块大豆产量为169.6公斤/亩,增产51.4%。
测产专家组在大豆改良示范田里进行测产
在测产现场,秦光蔚副所长说:“大豆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亭湖区科技镇长团开展的盐碱地改良增产技术解决了盐碱地种植大豆低产的难题,对盐城盐碱地改良和国家大豆产量提升十分重要。通过项目实施,我们在实践中找到了盐碱地大豆增产的密码。”“改良田大豆根系根瘤发达数量多,固氮作用显著,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化肥用量;这项技术的大力推广将对实现化肥使用总量和使用强度“双减”目标起到关键作用,也是科技赋能助力农民增产增收重要法宝”。
盐城是一座在盐碱地上崛起的农业大市,依淮傍海,环城皆盐,盐城沿海滩涂盐碱地面积约为683万亩,占江苏省的70%以上,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后备土地资源。为深入落实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重要指示,根据江苏省盐城市盐碱地改良工作的推进计划,中国农业大学胡树文教授土壤改良团队联合沿海所及亭湖区科技镇长团在整体盐含量0.4%左右盐碱地基础上实施了“重塑土壤结构高效脱盐”盐碱地治理改良绿色新技术,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该项技术是一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盐碱地土壤容重高、颗粒细小、土壤板结等问题。我国盐碱地资源丰富,滨海盐碱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盐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大豆是我国五大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耗国和进口国,每年的大豆消耗高达到1.2亿吨,而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豆产量仅为1640万吨,这意味着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达到80%以上。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必显著提高我国大豆产量,缓解过度依赖进口大豆的现状。
为进一步扩大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成效,充分发挥各自的科研和区域优势,下一步,沿海所将与中国农业大学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在科研合作、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共同提升双方科研创新能力,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科技保障。
盐城盐碱地大豆测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