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区域内鲜切花种植面积10.1万亩、产量62.8亿枝、综合产值106.9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0%、45%、89%;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内蔬菜种植面积346.3万亩、产量435.3万吨、综合产值201.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9.4%、17.8%、19.6%。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公布2020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的通知》公布了全国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其中,云南花卉产业集群、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入选。
花卉是云南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是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9个重点产业之一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云南花卉已初步构建起了科研、生产、加工、交易和社会化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成为全球三大花卉主产区之一和全球第二大的鲜切花交易中心(仅次于荷兰)。云南花卉产业集群紧紧围绕“品种、品质、品牌”三个核心环节实施12个项目,重点建设花卉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区、花卉标准化物流集散示范区、花卉现代交易流通示范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示范区、花卉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及省级花卉技术服务中心。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一年四季都可生产品种丰富、生态优质的蔬菜产品,是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运”“南菜北运”供应基地,周年供应国内重点城市和以南亚东南亚为重点的国际市场。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围绕生产端、加工端和市场营销端三个方面实施17类项目。
云南省在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过程中,坚持主体投入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全产业链打造和突出重点相结合、坚持省域统筹和市县抓落实相结合,产业内经营主体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出来。
“企业已经做到覆盖全产业链,包括种苗、种植、采后处理、加工冷链物流、进出口贸易等,但是我们感受到,光靠几家企业,很难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现在,云南大力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大家也有了凝聚力,特别是采后处理、冷链物流这一块得到强有力的支撑。林奇十分看好云南的自然资源,为了更好的生产优质鲜花,未来会加大在云南的基地建设投入。今年,已在昆明市五华区新建两个基地。随着产业集群建设发挥效应,云花产业还可以引进更多新品种,林奇目前正与育种商积极洽谈,希望能够在云南设立一个新品种研发中心。”云南林奇园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天尝说。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云南省历来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坚持“大产业+新平台+新主体”总体方向,按照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和种业、电商两端,“一县一业”的发展思路,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经过几年努力,云南农业产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9年,全省鲜切花生产面积、产量继续稳居全球第1,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1,核桃、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1,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2,蔬菜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水果出口额超过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与2017年同比,九大产业综合产值年均增长接近15%,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值之比由0.67∶1提高到1.6∶1。
特别是花卉已发展成为云南省最具特色,外向型特征最为明显、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农业产业;蔬菜近70%销往全国150多个城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菜篮子”供应基地。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通知》中明确,“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有助于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日,在昆明举行的2020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也再次强调,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要突出主导产业“立”群,选好做强地位突出、成长性好、参与主体多的主导产业。突出聚集要素“建”群,引进龙头企业、引入社会资本、引育创业人才。突出创新驱动“活”群,推进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促进产学研推用联合、产加销服联动、大中小微企业联盟。突出绿色发展“兴”群,建设绿色优质原料基地、绿色加工集聚区、绿色物流设施,实现绿色优质高效发展。突出融合发展“强”群,推进主体融合、业态创新、利益共享,创造新的价值点和增长点。
云南大力发展花卉产业集群,已明确通过3年努力,力争云南花卉产业综合产值超1000亿元,推动云南成为世界一流的花卉创新中心、全球优质花卉生产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通过3年的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全省蔬菜产业综合产值达1350亿元以上,建成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经济圈的高品质蔬菜供应基地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蔬菜生产集散中心。
下一步,云南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现代要素集聚支撑,引导推动资本、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向产业集群集聚,高质量完成云南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