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汇报会现场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政策措施到位,组织管理有力;主导特色产业明确,发展态势良好,辐射带动作用强;产学研结合紧密,科技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模式;注重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运行发展好。”8月24日,在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汇报会上,科技部评估中心专家组经现场考察和综合评估后给出评价。
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该园区于2015年2月获科技部批复准予建设,2018年以全国综合排名第二的成绩通过科技部复核验收,2019年被科技部农村中心纳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布局全国首个试点园区。
据悉,2018年园区通过复核验收以来,始终以科技为引领、以产业为基础,竭力担当建设“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使命,着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助推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综合评估组现场考察
基础提档、管理提级 30公里景观大道串起最美山水
从成渝高速银山站下高速,便来到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驾车通过血橙大门,一条红黑相间的道路在丘陵间向前延伸。一路上既有满目苍翠的山丘,也有碧波荡漾的水面,整洁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人们三三两两在道路上悠闲地行走,一幅清新雅致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展开。
不少人将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产道路形象地称呼为“观景大道”。

最美农旅环线——园区道路
作为全市首个采取PPP模式实施的农村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生产道路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61亿元,总里程约30公里,项目分两期实施。建成的这条“金腰带”有效将零散的资源整合起来。
近年来,园区通过财政奖补、业主投入、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等方式,整合各方面力量参与园区建设,园区内道路、办公、科研、生产等基础设施齐备完善。近2年,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9.11亿元,完成河道清淤1.52万立方米、道路绿化8公里,平整土地1.45万亩,建成桥梁4座、灌排系统6套、设施农业3452.5亩、标准化养殖基地近4万平方米,建成以“内江黑猪、资中血橙、资中鲶鱼、精品蔬菜”为主题的园区旅游观光大门4个。
园区的快速建设离不开管理体系的健全高效。内江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园区成立了党工委和管委会,由核心区所在地县委书记兼任党工委书记、县长兼任管委会主任,为高效推动园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此外,市县出台《支持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融合发展四川内江会议“20件事"责任分工方案》《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30余份,明确企业培育、金融支持、人才激励等7大类100余项具体措施。

资中县鸿吉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强化投入、服务转化 与40余所“大院大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每立方米虾产量可以达到10-16斤。”8月24日,资中县鸿吉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挺介绍说。
据悉,如此高产来自于企业采用的零换水生物絮凝养殖技术。此项技术的优点在于高密度、封闭式、内循环、零排放、零污染、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节约水资源、减少能耗,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公司是四川首例、国内第3家转化上海海洋大学科技成果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专业性公司。
这只是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突出科技支撑作用的一个缩影。
据资中县委书记、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书记曾廷富介绍,2018-2019年,园区科研总投入达1.16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达31.5%。
近年来,园区创新转化成效显著。建成科研平台19个,承担科技项目94项,转化成果39项,推广新品种46项、新技术41项、先进实用技术335项,获科技进步奖6项,授权专利94项。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等40余所“大院大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签订协议29项,累计实现技术交易额2600余万元。
此外,园区选派科技特派员346名,累计提供技术培训、推广示范、田间问诊等服务2万余人次。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全省首个农业科技孵化器,推动科技创新与基地示范无缝衔接。

资中血橙标准种植基地
聚焦主业、融合发展 全国最大血橙种植基地高位求进
8月11日,资中血橙种植管理培训会在资中县资中血橙川渝合作专家大院和万亩血橙示范片基地举行。中国农科院柑研所洪棋斌研究员带领3位专家不顾天气炎热,上午在果园里现场把脉,给大家讲解血橙怎样修剪,下午又进行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
在洪棋斌看来,资中县这样做颇有远见:“血橙这个品种从全国来看,都是非常独特的,是唯一含花青素的柑橘品种。资中的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是一个不怕竞争、值得做优做强的特色品种。”
依托中国柑研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科院“产学研用”示范基地,核心区建成连片标准化示范基地1.6万亩,带动资中县内种植27万亩、年产40万吨,种植面积与产量约占全省的80%、全国的60%,园区已成为中国血橙的种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
资中血橙还构建了“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等共享模式,吸纳园内80%以上农户进入产业链,核心区累计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就业10000余人,并辐射带动重庆万州和四川自贡、眉山、资阳等地发展血橙种植近15万亩。
资中血橙是园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此外,园区还重点发展“内江黑猪、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等主导产业。
园区按照“四场三园一小镇”布局,完善“内江黑猪”全产业链。建成内江黑猪祖代场1个、扩繁场4个、养殖单元200个,有力助推了生猪恢复生产和四川生猪保供基地建设;中科奥格投资1.5亿元建设的医用基因编辑小型猪产学研繁育中心(一期)已投入使用,引领推动“内江黑猪”由传统养殖向生物科技转型升级。
在特种水产上,由长江流域27名水产专家担纲技术攻关,孵化水产企业12家,工厂化养鱼养虾、跑道养鱼、玻璃钢养鱼、高位水池养鱼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建成中国橙堡鱼乡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有效解决了水产养殖尾水上山浇灌血橙提升品质技术难题,带动全市特种水产产量、产值2019年跃居全省第一。
此外,园区主动把主导产业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去对标对表,通过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特别是通过实施100万头“内江黑猪”开发利用产业化扶贫项目、资中血橙“双3计划、百亿产业”和资中鲶鱼“1112”百亿产业振兴计划,形成了集研发、示范、推广、运用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曾廷富表示,在今后的园区建设中,将不断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推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在园区彰显活力、结出硕果,着力建好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样板田,早日建成成渝地区乡村振兴先行区,努力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