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将实验室技术广泛落实到田间地头,切实推动智慧要素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在玉溪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民建玉溪市委会提交了题为《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认为,当前,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充分,要素支撑保障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提案建议,应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数据整合力度,建立农业基础数据收集、传送、分析、应用系统,提升数据产出质量和使用效能;健全数据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数据监管与安全保障;加大信息技术与AI技术应用示范,打造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农技云”“作物云”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推动农机应用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绿色智能转型升级。
此外,还应创建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在强链补链延链中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大农机装备性能检测、系统测试等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力度,分区域、分品种、分地形打造多维度作业新场景,为新机具检测、鉴定和试验示范提供技术支持;强化5G等信息化基础建设,为智能装备应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以宜机化为目标,推进良种良法良田良制与良机深度融合,形成标准化机械化作业规范,支撑新装备新技术推广普及。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推进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蕴含的新质技术的创新、掌握、使用都需要‘新质人才’。”提案建议,应将农机智能装备等智慧农业专业纳入国家紧缺人才范畴,支持本地高校农业工程学科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并扩大招生;深化产教融合,按需调整智能化专业设置,优化课程设计与培养方案;推行订单式、定向委培实用人才,探索农机人才现代学徒制;通过“定向招生、定制培养、定向就业”吸引人才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生力军。(张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