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要闻
寒潮已发货!“双拉尼娜年”来袭,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2021-11-10  浏览:99
信息来源:农视网 人民资讯
         最近几天

不少地方迎来了

今冬第一场降雪

11月6日傍晚,北京陆续开始降雪

内蒙古部分地区

也出现明显雨雪和大风降温

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雪

自然也是不会缺席的

         中央气象台11月9日6时,发布暴雪蓝色预警

这真是

大风呼呼刮

雨水哗哗下

雪花飘飘洒洒

棉袄要裹紧

寒潮来袭

这一波冷飕飕

大家都感受到了吗?

反正

热搜的气氛

烘托得那是相当到位

本次寒潮翻山越岭本事较强

连海南都逃不过

并且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消息

今年冬天将会形成拉尼娜事件

什么是拉尼娜事件?

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农户如何应对寒潮天气?

什么是“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拉尼娜现象会使地区气候特征变得更加明显,即干旱地区更加干旱,严寒地区更加严寒,雨带地区雨水更多。

从气象监测的情况来看,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拉尼娜状态。预计到12月份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去年冬季也形成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今年将成为“双拉尼娜年”。通常,第一年拉尼娜事件后,第二年再爆发一次拉尼娜事件的过程,被合称为“双峰型拉尼娜”事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

通常来讲,“双峰型拉尼娜”事件的第二年拉尼娜强度会弱于第一年,但其气候影响不一定会弱于第一年拉尼娜。由于赤道太平洋持续长达两年的偏冷状态,有可能仍然会对全球气候,包括我国冬季气候,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不排除今年仍然会出现极端寒潮事件的爆发和冬季阶段性的偏冷。

 

今年冬天天气如何?

预测显示,今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气温总体呈偏冷特征。其中,辽宁、内蒙古中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河南北部、山东、新疆北部等地将偏低1℃—2℃。

2021年12月,除东北、内蒙古东部等地气温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2022年1至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强降温事件可能性大。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

同时,预测显示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要注意这种冰冻天气对电网、交通等的不利影响。

 

“拉尼娜现象”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日前,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根据与中国气象局的会商对“拉尼娜现象”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做出判断:预计今冬气温整体出现前暖后冷的态势,冷暖波动幅度比较大。11月到12月份会有阶段性的降温,但是大部地区气温总体正常,利于冬麦区抓住最后窗口期抢时播种冬小麦,抢抓冬前管理,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保面积稳定、保安全越冬。天气条件也利于北方设施蔬菜和南方露地蔬菜的生产,预计蔬菜的上市量会有所增加,有助于平抑市场价格。

气象部门预计,明年1、2月份,冷空气会明显转强,可能会发生阶段性的极端寒潮天气。从冬小麦生产的情况来看,今年北方冬麦区的墒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能够有效的增加土壤的热容量,提高小麦的抗寒防冻能力,但部分长势偏弱的晚播麦可能会受到一些冻害的影响。

从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来看,强降雪可能会影响局部地区设施蔬菜的生产,气温偏低也会增大仔猪流行性腹泻等动物疫病发生传播风险,牧区的雪灾会加重饲草料应急保供的难度,给畜禽安全越冬带来压力。

面对寒潮有方案

11月4日,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要求各地做好寒潮防范应对,把寒潮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秋种任务顺利完成、蔬菜等作物生产保持稳定。

加强监测预警

分析研判寒潮天气对秋收秋种、蔬菜等作物生产的影响,组织专家制定完善防范预案,明确防范的重点地区、重点作物、重点时段,并提出防范的具体措施。

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通知到生产主体。强化灾情监测调度,及早发现、准确评估,及时报送灾情信息和抗灾工作进展。

抓好秋收秋种扫尾

东北地区要抢时做好秋收扫尾工作,防止出现“雪捂粮”,确保颗粒归仓。

北方冬麦区要赶在寒潮天气来临前,动员组织机械、人力抢播冬小麦。已播地块因地制宜落实好播后镇压、避免土壤悬松造成冻害;已出苗地块适时补肥,提高抗寒能力。

搞好蔬菜等作物抗寒防冻

北方设施蔬菜产区,及时加固温室大棚等设施,调控温度湿度,增强设施保温抗寒能力。及时清理积雪,有条件的及时补光,促进设施蔬菜生长发育。

北方露地蔬菜产区,在寒潮天气来临前,采用无纺布、稻草等覆盖防寒,及时采收成熟蔬菜尽快上市,有条件的就地贮藏。

南方露地蔬菜产区,及时清沟理墒,排涝降湿,预防减轻渍涝影响,同时结合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提高抗逆性。

南方水果产区要加快采收进度,因地制宜落实树体覆膜、喷施营养液、果园熏烟等防寒防冻措施。

促进产销衔接

加强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监测,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指导农民适时采收成熟的农产品,努力增加市场供应量,引导主产区与大中城市协作对接,畅通“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确保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不断档不脱销。

另外,还要做好冬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指导牧区提早落实好畜禽圈舍的防寒保暖、越冬饲草料的储备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寒潮影响,确保畜禽安全越冬、正常生产。

农户应该怎么办?

寒潮对露天作物影响很大,果树、大蒜、小麦等都要注意做好防范工作,避免出现冻害,影响第二年的生产。因此,农户要注意做好露天作物的防寒工作。

一是早施基肥,提高作物营养水平。要确保越冬作物养分充足,植株健壮,才能维持较强的抗寒能力。

二是控旺促壮。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要确定合理的播种时间,入冬前要做好苗期管理,避免徒长。对于基本苗过多的麦田,在小麦进入3—4叶期时,应及早进行疏苗。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冬前镇压能促长促壮。

三是合理冬灌。果园多在山坡、丘陵、河漫土滩地,土层浅,保水性差,容易使果树遭受干旱冻害,因而冬灌极为重要冬灌要以气温在4℃左右时浇水为宜,不宜过早,否则容易造成作物徒长,降低抗寒能力,也不能过晚,否则容易加重冻害。

四是喷洒抗冻药剂,提高作物抗寒能力。

寒潮来袭

气温变化剧烈

又有大范围雨雪天气

体感十分寒冷

大家需关注气温变化

及时增添衣物

采取相关防寒措施

谨防感冒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新华视点、中国新闻周刊、央视新闻、人民资讯、中国天气网、国家气候中心、农业科技报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