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010-53329002
微信
我要采购>>发布产品>>
热门分类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要闻
甘肃酒泉“唤醒”戈壁滩:从“风吹石头跑”到“一座温室十亩田”
2020-09-02 来源:中新网兰州 阅读量:283 评论:0
0
        “以前大田种植十亩地纯收入也就1万块钱,但一座温室大棚,保守地说,年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甘肃酒泉市肃州区东洞镇四号村致富带头人秦浩国说,自从当地戈壁农业发展起来,提产增效远不止“一座温室十亩田”。


八月下旬,甘肃酒泉肃州区东洞戈壁农业产业园区。 李静 摄
八月下旬,甘肃酒泉肃州区东洞戈壁农业产业园区。 李静 摄

        地处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因拥有极好的光热水土条件,加之洁净甘洌的祁连山冰雪融水,是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理想场所。目前酒泉市戈壁农业面积累计达到6.7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图为在戈壁滩上建起的日光温室。 魏建军 摄
在戈壁滩上建起的日光温室。 魏建军 摄

        八月下旬,在东洞镇茫茫戈壁滩上,一排排温室大棚在日光照射下,如镜面般镶嵌在砂石地上,大棚里的农户正忙碌着打理即将上市新鲜果蔬。这里是当地近年打造的东洞戈壁农业产业园区,而就在三年前,该地还一片茫茫戈壁。“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

        据肃州区东洞镇党委书记吴海霞介绍,刚开始筹建在2017年冬天,办公人员穿着棉大衣在白雪皑皑的戈壁上办公,就连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当地争取到了国家资金,才搭建了简易彩钢房和帐篷,而如今,这片沉睡了千年的戈壁滩,成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菜篮子”。

        本世纪初,酒泉粮食和蔬菜争地、生态和耕地争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家一户种地的经济效益逐年萎缩。相较于辖区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的300万亩耕地,有近2.17亿亩戈壁滩等土地尚未开发利用,亟待“从沉睡状态被唤醒”。

图为有机无土栽培的新鲜花卉及蔬菜。 魏建军 摄
有机无土栽培的新鲜花卉及蔬菜。 魏建军 摄

        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面积接近两个江苏省大小的酒泉市近年在广袤的戈壁滩上持续“开荒”,并不断研发和投入多种科技手段,精心培育出质优物美的瓜果蔬菜,持续丰富民众餐桌。

        秦浩国是东洞镇四号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18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他走访入户了解农户种植意向,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取经,带领全村有发展戈壁农业意向的89户农户,成立了“酒泉巧姑娘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怕投入资金收不回来,怕自己没技术,怕种出来后卖不出去。”秦浩国坦言,合作社成立之前,农户有三怕。以前当地主要种植制种玉米、制种葵花等,但近两年制种产业也不景气,收入缩水。于是,他们逐步开始转型向戈壁要效益。

        在合作社建立之初,秦浩国多方筹措资金、争取扶贫项目在东洞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内打建高标准日光温室37座。村民秦存国是四号村一位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听说要发展戈壁农业,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尝试操务日光温室,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后,两口子走上了种植之路。

        合作社运营一年来,社内精准扶贫户当年实现了入股分红的目标,引导全村48户农户加入到发展戈壁农业的序列,间接提供就业、创业岗位84个,劳务输转3420人次。在秦浩国的带领下,全村人均收入逐步提高。

        东洞戈壁产业园是秦存国不懈努力奋斗的“战场”,去年种的两棚西红柿已经全部上市销售完毕,纯收入达到了四五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再次扩大规模,又租种了三座温室,全部种植了西红柿和黄瓜,谈起日光温室种植,秦存国信心满满。

        近年来,肃州区东洞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着重配套完善戈壁农业保鲜储藏库和加工项目,先后引进40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日光温室2100座,对接了北京新发地、上海江桥、广州江南等东部大市场,带动全区外销优质蔬菜45万吨。

        同时,积极引进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先进种植和建设技术,研发并推广应用有机无土栽培、日光温室自动卷帘系统、水肥一体化、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等42项新技术,并注册“戈壁雪润”“沙地绿产”等农产品品牌。

        据统计,截至2019年,酒泉戈壁农业已申报绿色农产品85个,有机农产品2个,带动大田蔬菜种植39万亩。每年可向市场提供黄瓜、茄子、辣椒和西甜瓜、人参果等400多万吨果蔬商品,成批量进入南方市场,成为苏沪杭、粤港澳大湾区民众餐桌上的佳品。  (魏建军 郭梦媛 李亚龙)
我要评论
0相关评论
相关信息
温室网 版权所有 2000-2022 服务热线:010-53329002 请与我们链接:cnga@cngreenhouse.com京ICP备0905014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997